top of page

黃靖 立於舞台的自由

黃靖從街頭演唱開始,試過在眾籌領域發展音樂、簽約廠牌,多元音樂人的身分轉了又轉;由英文歌唱到廣東歌,風格亦從初時的小清新走至現時的黑暗沉鬱。有留意獨立音樂圈的朋友,對於黃靖的名字並不陌生,他唱歌時沙啞狂放,唱出切身的憤怒、不安與疑惑,而在音樂的創作路上,他也正不斷尋求著充滿張力的轉變與挑戰。

音樂作為土壤

曾在街頭、獨立舞台上演唱,也在不同城市巡迴演出過的黃靖,他以不同身分摸索香港的音樂內涵:「香港會夾band、玩音樂的人較以前多了,整個獨立音樂界愈來愈蓬勃。但與此同時,這亦是最險峻的時候,因為香港的土壤並不適合玩樂隊,要說發展音樂文化,去到工廈卻變成踩界的事情。」對唱作人而言,真正的音樂不應存在這麼多局限,黃靖的音樂與自由連繫,他認為街頭或舞台都是他表達與釋放自己情感的最佳場合,「街頭是一個磨練自己的場所,要表演得好才能留住觀眾。而在舞台上演出則令我最為自在,也是我最喜歡的狀態,仿佛接通天地線,能與觀眾達到真正的交流,與觀眾呼吸同一樣的空氣。」

詩意搖滾

富詩意、知性的搖滾是近年黃靖對自己的音樂風格的總結。由初出道發表的"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"走小清新的音樂風格,音樂以木結他民謠為主;到廣東話大碟《生活上的小偷》,風格變得黑暗沉鬱,是一種對自己過往生活與感悟的自我沉溺,音樂也轉為電結他的搖滾。「有些情緒經歷,單以木結他演唱未必表達得到。新的專輯多了對身邊人離世,感情挫折的領悟,包括了很多我個人的情緒、人格內省、道德疑問和反映社會的種種。」像是《我們》這一首歌,黃靖以自己的感情故事出發,卻能深入男女複雜曖昧的關係,唱出大多數人的感悟。黃靖作為音樂人,過透過音樂完成了不少與自己的對話,下一步將會是如何?他說是要「尋根」,曾從事舞台設計的黃靖即將回到劇場的舞台上,將音樂中專屬黃靖的戲劇性也延伸至劇場。


bottom of page